1月2日,我2019年的第一个夜班,电梯门开的那一刻,ICU外椅子上坐满了人,一位面色惨白的中年妇女依偎在丈夫怀里哽噎,眼角挂满了泪痕,不断有眼泪滴落在地板上,嘴里不停的嘟囔着,“都是我的错,都怪我没有照顾好她,我就不应该带她出门,为什么出事的不是我,早知道会这样我就应该多等一会儿公交车或者打个出租车,就不会出事了……”
原来,就在刚刚ICU经历了一场多科室联合大抢救,相关科室值班医生、技术能手、护士长都到场了。一个一岁半的小女孩,妈妈搭乘满城跑的三轮车,车速很快,开三轮的师傅年纪大了,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反应,眼看就要撞上前面的花台了,师傅一个急刹车,小女孩在惯性的作用下被抛出了车外,三轮车失去平衡压了下去!小女孩当时就失去了意识,头部流血不止,妈妈立刻打120,很快孩子被送到我院ICU(重症监护室)抢救。医生立即通知儿科、外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到ICU参与抢救。
由于小女孩年龄实在太小,剧痛使她不停挣扎嚎哭,抢救工作进行得很坚难,血管太细不好建立静脉通道、气道狭小插管难度大、留置导尿不顺利等一个接一个急需解决的困难考验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在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通力合作,为小女孩建立了三条静脉通道,进行有效的药物支持及输注血液制品,并进行气管插管建立呼吸支持,顺利留置尿管等操作,为后续治疗建立了有效的基础生命支持。孩子最后被诊断为特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头部多处骨折,由于年龄太小,伤情太重,手术风险极高,与家属沟通后家属万般无奈决定放弃手术治疗。
我走到小女孩床前,站在床尾,如果不是看到心电监护上的数值或许会以为床上没有人,因为她她实在太小了。前后折叠的被子严严实实的盖在她身上,外面只有头露了出来,面颊、脖子上还残留着没来得及清理的血迹,双眼肿胀青紫。床旁的心电监护仪上显示她的心率只有60次/分,要知道她这个年纪孩子的正常心率至少都是在120次/分左右,使用呼吸机氧浓度100%的情况下她的氧饱和度只有80%。掀开被子,即使身边有温盐水保暖又盖着厚厚的被子,可她身上依旧感觉不到温暖,身下垫着的护理垫已经被鲜血浸湿,我们要为她更换护理垫。看着她那娇小的身体、监护上正常值一半都不到的心率,我有点犯难了,在ICU这个生死边缘的特殊环境里工作了四五个月,对于各种危急重症,生离死别也算是经历了不少,可面对一个只有一岁半大的孩子时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毕竟她是如此的娇小、如此的虚弱。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在两个人配合下小心翼翼地换好护理垫,然后才敢缓慢舒完这口气,这一吸一呼间我的心都在颤抖,新换的护理垫很快又会被浸湿,后来又换了几次。整个夜班似乎连空气都充斥着凝重的气息,那一夜很安静、感觉时间也过的很慢!
我再次看到小女孩时,她的情况更加危重了,心率只有50次/分,全靠药物维持,并且还在不停往下掉,科室的抢救车也早已推到她床边,车上摆放着配好的肾上腺素,以便及时的推药抢救,23:10分小女孩心率掉到了24次/分我迅速推药,并通知值班医生,医生与家属沟通后最终艰难地决定放弃抢救,让她少受点折磨!23:48分心电监护仪提示心脏停搏,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小女孩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48分!得知噩耗的母亲再也无法压制内心的悲痛,嚎啕大哭。当我拿着尸体识别卡请家属签字时,是孩子的父亲签的字,这是我第二次见到这个中年男人,感觉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他抹了抹眼角的泪水,盯着识别卡上的信息专注的看了许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才缓缓写下自己的名字,因为这书写的是一对父女的生死之隔。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事件,也是个惨痛的教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故?说到底还是因为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了方便、节省时间选择乘坐满城风跑的三轮车所造成的。的确在我们这个五六线小城市中由于公共交通体制的不完善大街小巷、医院、学校、商场门口充斥很多非法营运的载客三轮车,它们数量众多、线路灵活、几乎不需要等待招手即来、还可以讨价还价,于是选择三轮车出行,可我们在寻求方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三轮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没有保障的生命是脆弱的,“安全”的核心是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家庭和社会,因此为了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请选择乘坐合法运营、手续齐全、保险齐备的车租车和公共汽车,拒乘非法营运车辆。(ICU 王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