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几天,其它科室病员翏翏无几,可重症医学科病房还是“人满为患”。
1床,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精神差,喉头时常有痰鸣,面色不寻常地发红。
没用呼吸机,喂患者吃个饭,至少要用半小时,因为要边喘边咳边吞咽食物,吃顿饭后总是满头大汗,精疲力尽,但她努力咀嚼的样子让我们看到了她与病魔抗争的不屈。
记得刚入院时,她满脸惊恐,眼里含泪,全身颤颤巍巍的,我们心疼地安慰:婆婆,不怕不怕,看你红光满面的,又不是什么疑难杂症,输几天液慢慢就好了……在我们精心护理下,婆婆也很配合治疗,几天后,病情好转,转回专科治疗。
2床,是个呼吸衰竭病人,多次住院。
这几天又呼吸道感染,喘不过气,经内二科抢救,插好气管插管后急送ICU,立即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镇静、抗感染等处理,炎症减轻,拔了气管插管改为无创面罩辅助通气,几天后脱机成功转回内二科治疗。
这几个月转入ICU的病人普遍是有心肺疾患的老年病人,经常全身水肿,自己移动乏力,加上憋喘冒汗,皮肤护理成了主要问题,稍不注意就有了压疮和异味。所以每天几次的擦浴和每两小时一次的翻身成了ICU护理的“必修课”。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患者们也几乎个个有肉肉,加上内科病人不禁食,要不经口喂、要不置胃管注食,所以翻身不仅是“体力活”也是“擦便便”洗屁股的活。每天的翻身,把我们个个磨炼成了“男人婆”也落下了不少“腰疾、手疾”。
3床,一个肺性脑病的病人。
老爷爷的特征就是不停地吵闹骂人加上各式“手舞足蹈”。他骂自己的儿子不好,要解开约束带放他去上街等等。我们新上班的人,听着他闹总是扯着嗓子(老年人都耳背)去问候劝导下:“爷爷,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你在医病,晓得么?”“你儿子下午来看你。”但这些问候都无济于事,以前遇有这种病人,也有唱歌,不停拉家常的。
看着他口都骂干了,过去给喂点水,他还“怒目圆睁”地“喷你”;突然没听见他声音了,我们就会怀疑是不是咳不岀痰,被痰堵着了,立马过去看他,看他呼吸规律,才能放下心来。翻身也成了危险的技术活,一不小心被抓伤或踹到。随时提醒科室几个怀孕的离三床远点,加液体也要小心。也许你会说,这种病人为啥不镇静,就怕药用上,人也安静得没气了,就该插管心肺复苏抢救了。
4床,也是个呼吸衰竭的、呼吸机辅助的反复住院病人。
很安静地很配合,即使气管里插着拇指粗的导管,他也能忍受,因为他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救自己的命。但我们还是小心谨慎地约束好他的双手。因气管插管,说不出话,可总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上去几个人都没猜透他的意图,就拿来纸和笔试着让他写。没想到还真写有一手好字。(本想以这个年龄该是没读什么书,更谈不上写字了。)他可以不看纸,整齐清楚的写一排排字,一天写很多页纸,所以大伙们在“忙事”的同时需与其不间断的“摆谈”。
4床就在办公桌附近,想着他随时头脑清晰地“观注”着我们,大家做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因为有次探视时,他用笔“提示”儿子快去交钱,可能是打电话催别的家属交钱被他听见。后面几天,我放假,听姐妹们说,这个病人特别狂躁,打人还想自杀,之后家属就带回家疗养了。我想,再坚强的意念也是有限度的,病人的意志被一次次住院击溃了。
5床,一个肺心病患者,用着呼吸机,每日“安静地躺着”。可病情总不断变化反复,一会儿心率一百七八,一会氧饱和度下降,一天抢救数次。
6床,也是呼吸内科的清醒病人,每年都要来院数次的“老熟人”。看着到春节了,老爷子吵着要回家过年,医生们轮翻劝说都不行,他女儿不得不带他回家。果然,当天晚上他又〝上气不接下气〞地来报到了。人好一点了,就开始指挥了:快倒水来,拿便壶了,吸下痰,快点快点,并扬言再不闹着回家了,要好好医病。可是就在几天后的晚上,他自己要求快给他气管插管用上呼吸机,之后就再也没取下呼吸机了。人没了,被病魔折腾够了,也终于解脱了。
每个床位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人生,这个没唱完,那个又上场了......( ICU 谢 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