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38-3200651 13981070055

医院文化

职工文化

久违的人间烟火
来源: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0-09-16 浏览次数:14829次

党政办  张文莉
最近,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朋友圈,“地摊”这两个字被渲染得沸沸扬扬,并且定之为“地摊经济”。但我认为,所谓的“地摊经济”用“人间烟火”来定义比较合适。
   夜市开了,地摊火了,久违的人间烟火气回来了!1788商业广场、城南市场、太平廊桥、川上曰戏台子前,目前是罗江夜市最繁华的地段。由于免税的缘故,摆摊儿的商贩不少。
夏日的夜市是白天经济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让罗江的“烟火气”十足。1788商业广场,共三层,四通八达,东南西北皆有电梯可乘,入夜后散步之人甚多。广场一楼,随处可见各种地摊,轮滑者、奏乐唱歌者、街舞者……甚是热闹,逛得口渴了,在附近买一碗毛阿婆冰粉,那才惬意;漫步在太平廊桥,地摊密布,人流如潮,小商品琳琅满目,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婆婆大爷们选购物品时争论的高分贝,气氛十分活跃,毫无疑问,夜市已经成为一道充满人间烟火的风景线。 
       在我的记忆中就有摆地摊之说法。乡镇上每遇逢场时,那些掏耳朵、拔牙的游医之夸夸其谈,加之价格低廉,令许多人前往,但卫生条件实在堪忧;赤膊卷钢筋、口中吐火的“神功大师”们,大有此摊一摆,天下无敌之江湖气概;更有扯开一个圆形人墙,自带一个大音响,拿着话筒唱歌的流浪艺术家,曲艺完毕就拿着一个纸盒挨个收钱。然,听者众,给钱人甚少,往往到了收钱的时候“人墙”早就散了;菜市场地摊上随处可见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菜苗和各种装满蔬菜的箩筐正翘首盼望它的主人......
地摊之丰富多彩,用现在的话说,也颇有些“文化下乡”之味道。如果非得把地摊加上“文化”两字,我觉得这也容易被人们接受,本来传承和感受地摊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过去很多名人字画、稀世珍宝以及奇书的上市基本上是通过地摊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得以成交而传承下来的。 地摊文化尤在夜间表现得突出一些,“夜市”就是地摊文化传承的标志,选购的场面都是很热烈的,从这一点看,地摊文化也是人们的一种生活需求。
      地摊模式和传统的店铺经营相比较,地摊有着无需店面,无需雇人进行照看,有着成本低廉的优势。从事地摊买卖,所需要的资金不大,门槛较低,这是地摊的一大特色,人人都可以进行地摊模式的买卖,而无需担心房租、水电和人工费用,这也是许多人喜欢从事第二职业的主要原因。
地摊商贩,口才一流。一口不锈钢锅,卖出了文化,卖出了水平,其内容还包罗万象:善良、勤劳、持家......“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两块钱买实惠,这个价钱不算贵”“新疆大枣,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赶快来选,最后一天”,一位老大爷说:这个人已经在此处卖了十多天了,每次都说是最后一天。另一位老人附和:商贩商贩,哪来的真言。
     地摊上最受老人们喜欢的是小商品,它们品样杂多,价廉物美,比如扫把、抹布、洗刷用品等,老人们选好自己喜欢的物件,即便上当受骗,也没多少钱财,他们也不计较这些。
  水果、蔬菜摊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时令水果、蔬菜光泽鲜艳应有尽有。它们不但新鲜而且价格中肯,不像超市中那样“高贵”,也不像菜市场里那些“水货”。像菠萝蜜、荔枝、芒果、木瓜等果实富含维生素,人们都爱选购。可榴莲不同,它会从很远的地方飘来一种独特的“臭味”,刺鼻难闻,大家纷纷捂鼻绕之。有骂街的,说它污染空气;有赞同的,说它是果中极品。正如湖南臭豆腐,闻其恶心,食之欣喜。
地摊文化搞活了经济、方便了百姓、解决了就业、服务了社会,可以说是中国千百年来不变的文化缩影,也是老祖宗创造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
今天,世界性的瘟疫在中国淡出之时,地摊成为拉动内需之力,也展现出久违的人间烟火气。